网站首页|健康常识|健康知识|中医养生|健康资讯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健康快讯

你的位置:中国健康在线 > 健康资讯 >

“二阳”引关注,专家:科学研究要为今冬可能到来的新冠疫情高峰做准备

  • 发表时间:2023-05-22 11:13
  •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佳星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权威专家研判认为,当前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认为:从当前疫情的统计数据看(以北京为例),此轮疫情走势图较缓和,大概率不会出现今年初那样的疫情形势。

但他同时强调:“从国际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可间歇引发多轮感染高峰,大概5个月一次,因此科学研究仍要为今冬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做好应对准备。”

模拟病毒与抗体的“田忌赛马”,摸底高峰缘由

之前有BA.5、BF.7,现在又是XBB……为什么新冠病毒的变异株总能引发一个又一个感染高峰呢?

“在‘适者生存’的进化压力下,新冠病毒的进化总是同时锚定两个目标。”谢晓亮解释,一边要逃逸人体中由于新冠感染或已经大量存在的中和抗体,一边要保持与人细胞受体的高效结合,做到这两点的变异株可以在全球流行。

什么样的变化能够实现这两点呢?北京大学研究员曹云龙和谢晓亮课题组的研究生们通过研究评估所有单点氨基酸变异,分析新冠病毒每个氨基酸变异后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能力等特性的变化,来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病毒的受体结合结构域是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其单点变异约有4000种可能。”谢晓亮解释,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主要由约200个氨基酸构成,每一个位点上的氨基酸有20种可能。

新冠疫情发生后,谢晓亮/曹云龙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技术,从接种疫苗或病毒感染康复者体内寻找到并体外合成了6000多株新冠抗体。

一边是4000多种病毒可能的突变,另一边是3年多来人类免疫系统中生成的对付新冠病毒的6000多株抗体,推演它们之间结合、逃逸的博弈,将掌握其中的规律。

健康相关